波士顿华埠社区于7月16日晚开展了第一场关于社区及波士顿文化建设的对话,吸引了社区男女老少各年龄段30余人的积极参与。居民就华埠未来如何发展的6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表达了期许与建议。第二场讨论将于8月1日举行。
此次对话与之前举办的后湾和笔架山社区(Back Bay and Beacon Hill Community)对话活动一样,都是“Boston Creates社区对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调动波士顿16个不同社区的创造力,共同绘制波城未来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蓝图。
在对话现场,团队负责人更是人性化地将对话分成了英语和广东话2个讨论小组,并随时提供双语翻译,以方便社区成员能够及时丶清晰地了解对话议题,并发表看法和建议。
麻省大学(UMass)亚美研究专业的本科生Jose在谈到参加此次社区对话的原因时表示,很好奇华埠社区居民在维护自身历史文化上是否有好的想法和提议,“华埠区域面积较之前已经缩小了,现在还有不断缩水的趋势。我觉得这对华埠自身文化以及维护波士顿整体文化多样性是非常不利的。”
此次会议提出了6个问题,包括:你认为华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地方或者使它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处?你认为波士顿应该在推动华埠发展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在社区对话活动中,你认为应该邀请或包含哪些人?在华埠未来发展中,你希望看到怎样的不同?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波士顿文化丶艺术和娱乐活动的?你会用哪个关键词来形容你希望看到的华埠社区?
中英文两组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位华裔女性表示,她最引以为豪的是,华埠是整个波士顿地区唯一有女性进行舞狮和舞龙表演的地方,而在其它地方却是男性的专利。华裔本科生Vincent则激动地说道,“华埠的文化,当然是华埠的特色食物了!”
在谈及该如何创造华埠的未来时,多数人希望可以有华埠的图书馆,一些宗教场所如佛堂丶庙宇等,以及能包含更多中国元素和文化的建筑和地标。
更多人则认为,华埠应该协调好居住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找好平衡点。比如,华埠有许多各具中国地方特色的餐馆丶小商品门面丶流动的商贩,这无疑为顾客带来了方便,刺激了消费,但另一方面,配套措施却亟待改进,如街道卫生状况不佳丶部分餐馆服务不周态度不友好等。“如果我们在华埠看到的人群总是和我们相似的,而不是各国丶各族裔的面孔,那说明我们的商业并没有有效地增长,大多时候只是服务了自己人。”一位在中国城居住了几十年的老人评价道。
会议最后,大家热忱地表达了希望未来看到一个“团结”丶“强大”丶“安全”丶“有更多就业发展机会”丶“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华埠。
华埠社区对话活动负责人Susan补充道,在8月1日举行的第2场社区对话中,将会加大宣传力度。对话也将以普通话丶粤语丶英语3种语言同时进行,小组讨论的规模也会扩大。
第2场华埠社区对话将于8月1日上午10:30到12:30在Boston Chinatown Neighborhood Center for the Arts举行。更多详细信息可登陆
http://www.bostoncreates.org/查看。
来源:侨报纽约网